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自从党中央明确对“地摊经济”的新定位,城市管理执法者几乎摇身一变,从摆摊的驱赶者到摆摊的服务者,在表面的行政命令之下,这背后深刻的逻辑,即是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也要服务于人民。
都说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群众受益,用不好害人害己。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国内国际形势更复杂多变,对权力的运用要愈发审慎小心。唯有心系人民,以群众实际需求为行动纲领,把服务理念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才能奏出社会和谐的乐章。
把群众需求作为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古时先贤尚疾呼“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如今,社会主义制度更是决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主人地位。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更是一切行政执法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群众路线,做好调查研究,深刻把握群众需求,是我们执法方向的指路明灯。
把群众需求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执法过程中面临的情形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以群众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标准,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下,灵活执法,创新执法。一方面,我们要运用高科技手段辅助执法,建设智慧管理体系,提升执法效力,更快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执法过程中善于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保持渠道畅通,这样才能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程度提升治理效能。
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执法效能的评价标准。对一项执法行为效果的评估,不是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而是要看执法对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就要求在评估执法行为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之一,科学量化分值,倒逼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群众需求的关注。近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地摊经济”,其本质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合理恢复方便群众生活需要的小摊小贩,避免了过于追求秩序和整洁的“治理洁癖”,赢得了群众广泛的好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满足人民的需求是行使权利的内在要求。在执法中,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执法全过程,并作为执法效能的评价指标,这样,执法人员在行使权力时便会多一份敬畏,群众也能多一份满足。(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财政局 王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