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联系群众是我们的本分,必须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是我们搞好为人民服务的基础。群众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多跟群众打交道,善于跟群众打交道,多留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跟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守初心、担使命!
一是要善于顾及群众的“小情绪”。其实群众是很好说话的,当你细心、耐心、诚心的跟他们敞开心扉,很多难题、矛盾瞬间化解,甚至很多棘手的问题,只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有他们出手,可以轻松解决。有时候群众又是很难“沟通”的,当你板着脸,“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那你要群众配合工作时,群众还要对你笑脸相迎?“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其实每位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称,哪位干部平易近人、做事认真负责,哪位领导敷衍不作为架子还大,他们心里都清楚,所以在跟群众打交道时,多些耐心,少点架子,多拉家常,少摆黑脸,放下身段,时刻不忘人民公仆的身份,顾及群众的感受,顾及群众的心情,那就会赢得群众的好感,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是要善于留意群众的“小行程”。入户走访是与群众打交道的正面“交锋”,为什么很多时候群众会反感干部走访呢?没有提前联系或者临时改变计划没有及时通知群众,让他们在家里一等就是半天,那能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印象?没有一次性的完成好工作,三番两次的打扰群众,让群众在家“待命”配合工作,配合检查,那不是完全打乱了群众的计划、打扰群众的生活?提前告知群众我们的时间路线,多个心眼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必要,就不要让人家从田间山头、办公室千方百计的赶回来就回答你几个问题。“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了”。多留意群众的“小行程”,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比如乡镇可以用“圩天”,为上街赶圩的群众办理事情,尽量让群众少跑一趟。很多资料干部可以帮忙领取的,材料可以帮忙填写的就不要再通知群众多跑一趟。多理解、多配合群众的“行程”,自然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要善于发现群众的“小秘密”。与群众打交道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交流,要更深层次的了解群众的需求,主动去发现群众的困难。有些健谈的群众聊着、聊着就跟我们敞开心扉,“家里目前有XX困难”,“这个辖区让群众头疼的XX事情还没有解决”等等,这工作就很好做了。有些群众没这么健谈或者不想麻烦我们,又或者不信任我们,很多困难不会主动跟我们反映,没有解决的问题就会成为矛盾的源头,为以后的群众工作埋下隐患。有次,我去走访自己挂钩的贫困户,每次聊天的内容都差不多,每次问及有什么困难,也都回答没有,后来,我多找几个话题,多聊几句,他就难为情的笑笑说:“之前跟村里人合伙弄了一个饮水工程,但是后期维修成本高,收入低”。看着老人家的表情,我猜想他就是不想麻烦我,这么久才跟我提这件事。我回去后马上咨询了相关部门,尽量让贫困户能得到一些政策上的补助。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比被动处理问题来的贴心,更显担当。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眼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群众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人民情怀”更应该刻在每位人民公仆的心上,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跟群众打交道是一门学问,该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人民政府 钟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