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电视里放着5·12汶川地震军人救援画面,打开手机发现今日已是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虽然已过去12年,但在经历过那次灾难的人心中、在各方救援队伍的心中,那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不论是12年的汶川地震,还是从去年岁末年初现在还在继续“打”的新冠肺炎疫情战疫,救援队伍里都少不了那群“最可爱的人”。然而,近日一句“活不起就别活”,让笔者感到非常痛心,这种痛心不仅是为那些不尊重军人职业的人们感到羞愧,另则是,为社会没有达成“军人依法优先”的共识感到惋惜。事情发生在5月4日,退役残疾军人何某乘坐大巴时掏出残疾军人证准备购买半价票,却被乘务员态度强硬告知 “证不好使”。随后,何某在全价购票索要发票时,乘务员又丢下了那句令人痛心的话。
残疾军人享受优待是合理的,从小我们就知道,军人是守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他们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或者救援行动,随时可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无论是现役军人,还是退役残疾军人,都理应受到全社会尊重;残疾军人享受优待更是合法的,从“军人优先”到“军人依法优先”,“依法”二字已经明确写入了《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持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长途公共汽车,且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也就是说,事件中退役残疾军人何某乘坐大巴购买半价车票是有法律依据的。作为乘务员,他们受过专业培训,理应知道残疾军人享受优待合理合法,然而面对残疾军人不仅不耐心帮助,反而辱骂残疾军人,着实让人唏嘘、愤怒,这也使得对他们的职业操守产生了怀疑。
退役残疾军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遭遇辱骂的案例时有发生,事件后的处罚虽有,如此次事件吉林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回应称,将对涉事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要求客运企业对涉事乘务员教育、处罚;要求企业向当事人当面道歉。但是要让“军人依法优先”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落到实处,观念植入是关键。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错误的意见,不能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理”是扎根于心中的,就像侗款的款约是人民默许的、必须遵循的条约。也许身处和平年代的时间太久,一些人唯利是图,淡化了国防意识,出现对军人、特别是残疾军人的认知“异化”。“军人依法优先”的道理,思想观念的形成,要增强社会认知,达成共识。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将“军人依法优先”的政策加入常规学习中去,增强社会对军人的认知程度,达成“军人依法优先”的基本共识;要加强宣传、强化引导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军人依法优先”的政策宣传,营造氛围,强化引导作用;要加强警示教育,采取法律追责措施。在这次事件中,残疾军人本应半价的车费,既不减收,还冷嘲热讽,这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直接对抗,也是对“军人依法优先”规定的背道而驰,平时加强警示教育,必须对不履行优待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厉处罚追责,展示法律强制性的一面。
“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军人依法优先”是出于对军人职业的细致考量,本质是国家利益优先,于法有据、于情有理。一句“活不起就别活”,看似一时口快之语,却足以暴露军人依法优先的社会认知存在短板,没有达成共识。不妨让“活不起就别活”成为一堂警示教育课,将“军人依法优先”成为社会共识,让军人的职业荣誉成为全社会集体呵护的亮点,一直致敬那群最可爱的人们!(贵州省黎平县黎平会议纪念馆 胡宗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