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为基层持续减负,为真抓实干撑腰,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的“点赞”,欣喜之余,也要谨防“基层减负”穿上形式主义的“马甲”。
筑牢思想基础,坚持全面检视、靶向治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根治形式主义这一顽疾,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是根本之举。当前,正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攻坚阶段,还有许多硬仗要打、许多难点问题要破解,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面检视思想上是否重视、学习贯彻是否到位、工作执行是否有力,找准学习贯彻、执行落实等方面显现的形式主义“病变”,及时把形式主义的“死灰”浇灭在“复燃”的初期,才能腾出手、找准点、攒好劲,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应减善减敢减,杜绝形式会议、“马甲”文件。基层减负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硬杠杠硬举措得到较好落实,基层负担有所减轻,干部工作效率、精神面貌发生积极变化,困扰基层的“负担”问题明显缩减。但“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根治“基层减负”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需谨防“形式主义”穿上“马甲”摇身变成“正当存在”,坚决杜绝“会议减量”变异成“不列进计划的变相开会”、“工作文件”巧变形式成“微信转递”“不带文号的简易通知”等“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现象,划好常抓不懈、刚性约束的“硬杠杠”,做到应减尽减、善减敢减。
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是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的有力举措。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广大基层干部时刻坚守岗位、超负荷运转,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对于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一线连续奋战的基层干部,尤其需要多一些理解包容、多一份关心爱护。完善和落实激励机制,要防止“空口白话”“口头应付”,避免关心关爱举措停留在“纸面”、在基层“卡位难实现”的现象,不断完善激励举措、容错纠错机制,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消除干部心头的顾虑与“包袱”,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切实提振干部精气神、引导干部争当攻坚克难的实干家。
“基层减负”任重而道远,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弊病”一直在路上,要始终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切实防止“形式主义”穿上“马甲”,不断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决战决胜各项任务的磅礴力量。(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委组织部 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