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就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明确要求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形式主义是一大顽疾。要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长期转变作风、在思想上加压,以上率下、在方法上统筹,直面问题、在行动上减负,持续发力,坚决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
转变作风,在思想上祛除形式主义“毒瘤”。仔细分析,形式主义弊病之所以“久治不愈”、根除不了,说到底是因为有人在形式主义中“尝到了甜头”。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找问题习惯拿“手电筒照人”,一味强调抓下级,忽略了自我监督,“灯下黑”现象较为突出。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形式主义问题只是表象,背后的官僚主义才是根本。要聚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引导他们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切实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尤其在作风建设上要转变作风,自觉打开自我监督“探照灯”,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开展理论学习和检视问题,从思想上祛除形式主义“毒瘤”。
以上率下,在方法上遏制形式主义“抬头”。部分领导干部贯彻上级决策、推动重点工作喜欢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凡开会必“高度重视”,多头发文必定“深入贯彻、充分传达”。解决这类形式主义问题,关键是党政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摒弃以开会、发文作为推进工作的“灵丹妙药”,破除以文件、会议的多寡等价于工作质量的高低。要进一步整治不同部门向下级索要相似数据的“多头乱象”,改变只顾开会部署任务罔顾基层实际的工作方法,避免基层干部陷入重复接收任务、报送表格的“负累”中。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控发文办会标准,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做自我感觉良好、群众骂声一片的蠢事,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直面问题,在行动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眼下,我国正面临战疫和战贫“双线作战”,党员干部若还是“喊得凶、行得松”,满足于摆架子、装样子,那结果只会是掉链子、丢面子。要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对表现突出、组织需要、群众认可的,要大胆任用,表扬嘉奖;对《通知》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不敢担当作为、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要予以曝光、严肃追责问责。在此基础上,还要高度警惕形式主义的反复性、顽固性、复杂性特点,严防改头换面、反弹回潮。要将基层形式主义整治工作贯穿工作过程的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往深里抓,往实处挖,驰而不息治顽疾,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王明成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