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莫让“大数据”变成扶贫路上的“大包袱”

2020-04-24 09:42:14 | 来源: 中廉在线

凌晨十二点,我还在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鼓弄着手机,或许在外人看来,我是在闲得无聊玩手机,业内的人一看就知道我在干嘛。是的,在下载核实贫困户安全饮水信息,因为需要到农户家定位,只能提前做好信息录入,有些村里一些村寨信号不好,运气好时,信号会随风吹来,有时运气不好时,得等上半个小时也不一定。然而这样的APP大数据录入,不仅仅是贫困户安全饮水信息,还要安全住房APP、劳动力就业APP、社会帮扶APP……,一只手应该都数不过来,众多的APP好比当时的共享单车一样,品种繁多,实质都一样。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能将这些所谓的数据摸底APP录入工作进行整合,别再一个部门一个APP,好多干部都打趣说,智能手机128G内存都不够用,看来要换256G的了,这或许是一句玩笑话,但这正是一些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的体现,不同的APP,往往需要录入的是一样的数据,极大的增加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量。让扶贫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填表、录数据,真正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时间少,这恰恰与我们扶贫工作的政策相违背,让群众误解和曲解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就是数字扶贫,群众没有真正得到帮扶、得到实惠,使得干群关系疏远。

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摈弃这种形式主义作风,为减轻基层负担,让扶贫干部轻装上阵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只有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把准致贫的病根,精准施策,带领群众致富,才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作为上级部门,应当考虑如何将“大数据”合理化、科学化使用,准确分析当前市场形势,把握市场规律,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为未来产业市场拓展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才能真正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味的追求创新工作方式,这必将使得“大数据”成为扶贫路上的“绊脚石”,扶贫干部的“大包袱”。(袁帅 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