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聚焦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桎梏中解脱出来。
回望2019“基层减负年”,党中央一系列减负举措掷地有声,取得实效,有力破解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时间、有精力干事创业。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基层减负还存在权责失衡、落实不细等问题,需要各级部门从自身做起,力戒“虚功”。
“减少”层层加码,力求权责对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左膀右臂”,是党中央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同样也是负重前行默默坚守的“守夜人”。然而因权责不对等,目前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督查检查、转发文件、分配任务等多种形式的“甩锅”问题,压力层层加码,“锅锅”甩向基层,让基层难堪重负。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还需厘清各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不断深化“治理改革”,有效扭转基层失衡局势,才能实现权责对等,避免基层干1部费神、费力于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中。
“减少”空喊口号,力促务实之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层工作重在于落到实处,贵在于干到细处,需要基层干部提高自身思想站位,不能以“喊口号”代替工作,着力推进基层放权赋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赋权清单,使更多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下沉到基层。同时,也应时时检视自身,敢于用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剖析,及时纠偏。基层工作绝不能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要用一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干不辍的精神将基层工作落到实处,干到细处。
“减少”传统依赖,力谋创新之策。如何让“减法”减的下、减的稳、减的好,这就要求各领域、各层级机关单位转变思想,不可过多依赖传统老办法,开拓工作新思路,谋求工作新路径,切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系统、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深层激发基层干部发挥创新性、主观能动性,将基层干部从一个个“套路”中解放出来,让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可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集众木方成大厦,合众力方成伟业。为基层减负不能单靠一方的力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做好“三步减法”,绝不能让“减负”变“新负”,不能让基层干部既流血流汗又流泪,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干部获得感,才能换来海晏河清、风清气正政治环境。(中共西宁市城中区委组织部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