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基层干部扶贫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困难多,然而就在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却让一些“数字扶贫”“表格脱贫”“拍脑袋做决定”的形式主义绊倒了双脚。唯有以壮士断腕和刀刃向内的决心剔除形式主义“毒瘤”,才能让基层干部“视野”透过形式主义的“浮云”,看到广阔的天空。
摆脱形式主义“泥潭”,首在转变思想。“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脱贫工作关乎民族复兴、国家未来,是实打实的工作,要靠苦干实干,切忌口号震天响,落实轻飘飘。一些领导在扶贫中让形式主义虚无缥缈的“浮云”遮住了眼,务虚名、图虚功,集中资源造盆景,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基层扶贫干部让虚幻的“浮云”压弯了腰,只能按照指标、任务,玩花拳绣腿的功夫,虚假扶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扶真贫、真扶贫。真正让基层扶贫干部摆脱表面上的“忙忙碌碌”“轰轰烈烈”,有时间精力去真抓实干。
甩掉形式主义“包袱”,重在“关键少数”。“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引领者,是力戒形式主义的关键所在,要紧紧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让“关键少数”为基层干部扫清形式主义“浮云”,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同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摒弃“浮云”的干扰,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工作的良好风气,蔚然成风。让基层干部,看的透彻、看的真切。
铲除形式主义“毒瘤”,贵在持续用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式主义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要以慎终如始的态度,久久为功,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要让整治形式主义的“大风”一刻不停歇、一丝不松劲。不能“大风”一刮“浮云”就四散,风一停、一小,“浮云”又汇聚,迷人眼球、扰人心智。要继续在“严在日常,抓在经常”用劲,持续在破解基层减负“上热、中温、下冷”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推动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不被“浮云”遮住双眼,给基层给干部更多大展拳脚的“空隙”。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瞄准形式主义的“源头”“痛点”“难点”,持续用力,确保基层减负有实感、见实效。(马克福 中共尖扎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