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思想长青,信仰常新”——党员教育如何走深走实

2024-08-22 14:16:37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旧城镇人民政府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教育已不仅仅是“学理论、听报告”这么简单,而是一次思想的深耕细作,更是一场信仰的锤炼之旅。教育的深度决定了信仰的厚度,正所谓“根深方能叶茂,基固才可枝繁。”要让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必须走出形式主义的“舒适区”,从思想根源到行动实践全面发力,将“润物细无声”的理念贯穿始终,让党性修养在点滴中积淀,信仰之树在心田扎根长青。

润物细无声,信仰植心田。党员教育不是简单的口号,更不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要想让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就得如春雨般滋润,润物细无声。如何把“润物”的细腻转化为思想的深度?“软实力”与“硬约束”双管齐下是关键。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让教育的触角无处不在、随时可达;另一方面,规范考核评价机制,以制度为保障,使学习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只有在“润物”的细微处下足功夫,才能真正达到“植心”的深远效果,让党员在潜移默化中真信、真懂,从而真行、真用,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思想长青树,教育强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思想的基础。常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员教育更需以思想长青为目标,根基扎实为基础。要避免“空洞说教”,杜绝“高高在上”的形式主义,把党的创新理论“翻译”成党员群众听得懂、愿意学的“网言网语”。“理论宣讲接地气,教育实效显成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互动式、情景式、沉浸式的教育方式,既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又提升学习效果,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党性修炼场,使命担在肩。党员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铸魂,最终落脚点则是行动。党性修养不仅仅停留在纸上、书本中,更需要在“修炼场”中实战锤炼,方能经受住风浪考验。正如那句经典网评所言:“实践出真知,实干见真章。”党员教育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铸牢思想根基,更要在具体实践中磨砺意志、锤炼党性,把党员置身于重大任务、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让他们在挑战中提升能力、在担当中积累经验、在磨砺中增强党性,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将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深植心中,才能实现党性教育与实际工作的双赢局面,进而锻造出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先锋队伍,确保我们党在时代洪流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张磊)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