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需练就“四项能力”,迈开步子、躬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讲理论、抓调研、办实事,广泛凝聚、温暖片片民心,切实解决民盼、民生桩桩小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需锻炼好我们说的能力。群众在哪里,党的方针政策就要宣传到哪里。只有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公开透明,得到群众的信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把“党的声音”宣传到村到户到人,把政策讲清楚,道明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提升我们听和思的能力。少听取汇报,多调查研究。基层党员干部要真正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去了解问题,去处理问题,精准了解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听到的情况抓在手里,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信访接待下基层,需增强我们维护稳定的能力。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要经常到村里去看看群众的期盼是什么,群众的诉求是什么,矛盾纠纷的源头在哪里,要从群众的言语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新倾向、社会治安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现场办公下基层,需加强落实工作的能力。李强总理强调: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坐在办公室里是无法窥见事情原委的,加强自身业务工作能力,到田间地头现场办公,与群众建立信任,唠唠家常,听听乡音。带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到村里进行研判,听取群众之意,寻求解决之道,材料见了基层,办公到了一线,处理的办法自然浮现。(袁仕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