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站是社区内党员干部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沟通基础管理工作末梢神经的主要“枢纽”,可以更有效的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基础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所反映的事情有人管、有人做、干得好,才能防止党群服务站成为形式,就这样切实的发挥了党群服务站联系党员干部群众的“纽带”作用,能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党群服务中心要真正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工作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所反映事项,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和获得感,让更多的基层社区党组织活力地涌现起来,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设立了党群服务站制度,让群众办事及时找得到了“门路”。但不知道找哪里、怎么办、啥时候才可以做到,都是群众办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让群众办事时找得到便门,就应该充分发挥党建服务站的功能,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地点设置在了群众的身边,让群众可以很方便地找。而通过近距离办事,就能够更好地监督党群服务站的工作,从而缓解了群众办理中“乱投医”的困难,也有利于增强了服务群众工作的精准度。
整合为民的办事窗口,让百姓办事找个好“窗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过去,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的效率,对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都进行了细化,尽管这样也面临着一般群众在办完一个事务后要“跑完东家跑西家”的情况。通过实现社区行政事务与服务分离,将社区多个业务窗口整合,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办理”,让老百姓在办完事务后可以立刻就找准了对应的业务窗口,群众办事的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利益的集体意识获得性也逐步提升。
完善了党员中心的公共服务机制,为在群众服务中找到了一个好“公仆”。为让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党群,把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服务人。要着力补齐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才问题,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了完善服务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的做好人民群众所反映的事情,还需要用好绩效激励的办法,让社区工作者们有干头、有盼头。同时,社区工作者也要积极靠拢群众,努力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在业务上更加用心,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很快地就能变成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好公仆。
党群服务中心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党群服务方面,增强了党员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促进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活动,既要配备好专职的管理人员,又要充分的发挥好在各个部门的服务作用,统筹协调工作、上下联系,做好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服务工作,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赞不绝口的好平台。(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