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工作纪实》一文中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久久为功,夯实组织基础,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提升“动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建强“堡垒”,汇聚人心,优选配强乡村振兴“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直接关乎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基层能否落地见实效。建强支部,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把方向、议大事、抓落实的“领头雁”作用,“一村一策”整治软弱涣散村党支部,重塑筋骨、锻强力量,强基固本,把“根”扎牢;选优配强,抓牢人才主体,做好人才“引、储、培”三字文章,将政治素质硬、学历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年轻人吸纳到村级后备力量当中来,为乡村振兴事业打造能够适应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要岗位需要的人才“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找准“路径”,党建引领,创新打造农村产业“特色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为此,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活力。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定州市东旺镇张村,清理利用三块位于入村路两侧的废弃宅基,与企业合作种植特色农产品软枣猕猴桃,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的同时,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开拓创新,健全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产业形态多元、要素持续投入、技术支撑有力、产业链条完整、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将党建引领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生产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强村富民的新路。
用好“网格”,党员带动,全民参与建设宜居宜业“美乡村”。“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乡村人居环境事关乡村振兴的成效,事关群众安居乐业。“干群肩并肩,力量大于天。”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村“两委”干部、党员、退休干部编入“十户一长”网格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建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主动帮助“特殊人群”整理生活环境,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一个角落也不能忘”,同时以“一带多”形式带动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聚焦突出问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群众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村内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也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不断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激发“组织动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赵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