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面的天阴阴的,很冷,不出所料又要扬沙了。
捧着一杯热水站在窗边,突然就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个春天,那个时候的我在想什么呢?
我想起来了,在老师声嘶力竭的讲课声中,在一摞摞永远写不完的卷子中,我每天都在想的一件事,就是大学要考到哪去呢?是去见见北上广的繁华,还是去见见温柔似水的江南风情,亦或是去体验热情似火的川渝魅力……反正在那个18岁少女的懵懂幻想中从没有考虑过这个满是风沙的内蒙古。
后来我如愿以偿,终于见到了完全不同于过去十八年的风景,那里小桥流水,绿树如荫,四季鲜花盛开,还有着四通八达的地铁。那些都是我在通辽见不到的风景,我像是刚出笼的小鸟穿梭在新城市的每个角落。
很奇怪,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开心。
我开始思念通辽的沙尘暴。我开始期待能和她一起变得更好。
我突然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摆脱家乡,飞得更远。
低头看着桌子上新鲜出炉的案卷,这是一份反映村内公墓环境卫生恶劣的信访卷。很薄,随手一翻还不到30页。
我想,应该有很多选调生都有过和我同样的迷茫。入职前高喊着要投身基层建设家乡,气势磅礴,可是入职后又无从下手,随后感到深深的迷茫。初到信访时,我就是这样。这是我接手第一个案子,没有我想象中的惊天动地,也没有需要我大展拳脚的地方,一时间很迷茫,闲谈时便向前辈寻求指点。何哥说,百姓之事无小事,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百年后墓地周围环境很恶劣,你能不介意吗?这一句话猛地点醒了我,是啊,怎么会不介意呢?
在平安办的日子里,陆陆续续接触到了很多有困难的群众,我开始变得虔诚起来。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办公室来了一位老大哥,情绪激动时控制不住的拍桌对我咆哮,是我从没见过的阵仗。我告诉自己不要怕,因为在那双和我对视的眼睛里,我没有看到任何恶意。后来在我的安抚和讲解后,平静下来的老大哥乐呵呵的拍着我的肩膀说,他很感谢我的耐心,也很喜欢和我的聊天,最后又真诚的祝愿我以后的工作越做越好。那声祝愿瞬间就戳中了我,在布满老茧却又颤颤巍巍的打开保存了近二十年已经发黄的纸张中,在一双双满含热泪的眼眸中,在那一声声诚恳的道谢声或拍桌咆哮声中,我忽的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前辈们常说要“常怀为民之心,常倾为民之情”。
回过神,我抬手收好那一份案卷,它很重,重到承载了我未来几十年的信念。
我想无论是“重于泰山”的要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家常事,只要是人民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心头大事”。要看深一些、做实一些,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办起。少一些大话、空话、官话,多一些真话,实话,土话,以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忧心事、烦心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五星“好评”。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的“大”事业就藏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居住、环境、出行等具体的“小事”中,只有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赢得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更上一层楼。
乡镇基层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做。我只是我,力量很微薄,可我又不只是我,因为我有着很多志同道合、并肩前行的战友,这样的力量震耳欲聋。在家乡、在广大基层的角角落落,会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并且又远优秀于我的前辈暗自发光,我想,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炬。(张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