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蒙城县城关街道始终把联系群众、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城关街道辖区面积大、人口密集、矛盾纠纷多的特点, 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为先,以“情感”为线,以“行动”为要,以“平安”为本,“四心”聚力领航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助推乡村振兴。
思民之所思,红色领航聚民心。城关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党建共建融合,全力解决居民实际困难,以契约化共驻共建为抓手,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有效链接共驻共建资源,充分发挥各社区“大党委”的核心承载作用,充分凝聚各方资源和智慧,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共建单位认真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职党员参与了社区政策宣讲、卫生整治、法律服务、公益活动等10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矛盾调处、扶贫帮困等活动20余场次,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党委(党总支)牵头,组建社区网格先锋队、机关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共建单位志愿者服务队三支服务队,形成了社区党员干部、社会力量、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元联动共治的共同体,有效整合辖区内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条块结合、干群一体”的体制机制,推深做实“5321”工作法,优化服务质量。选聘3名街道党工委委员、34名社区兼职委员,为所在党组织提供决策参考、纠纷解决、矛盾化解、沟通协调等服务。2976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网格,宣传政策知识,提供暖心服务,累计帮助群众办理事项一万余人次。
帮民之所困,扶弱济困献爱心。各社区党委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开展了“两讲一送关爱留守儿童”等为主题的关爱活动,为2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送去“温暖包”,每个社区多方发动各单位、党员干部捐款不低于3万元资金,成立15个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决群众生活中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刘桥社区老党员郑广学(省劳动模范)一生奉献环卫事业,经社区入户走访发现,他因患胃癌多次住院开支较大,生活困难,通过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解决(急救)资金500元,并及时给郑广学解决了大病救助7060元,党和政府用政策纾困解难,用真情温暖人心,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向民之所向,志愿服务筑同心。蒙城县城关街道在不断破解文明创建难题,深入推进“党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通过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组织街道干部、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环卫工人及各界志愿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对学校周边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党群联动促进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吸纳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物业保洁等300余人建立小巷监督员队伍,通过每日巡、经常访,解决居民实际问题1600余件。充分利用社区协商议事平台“老书记工作室”,引导辖区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街巷治理,推动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使“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呵护文明”蔚然成风,全面构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解民之所忧,矛盾调解安民心。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千家万户访平安”等平安创建活动,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务实管用”的原则,15个社区划分53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44个,党的工作小组9个。将社区内党建、综治、文明创建、卫生健康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了“多网合一”。网格内信息员与辖区内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形成网格化线条、条块结合的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坚持每周开展1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小纠纷由社区网格员直接调解,大纠纷由社区调解员出面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对重点突出矛盾纠纷,加大调处力度,推进“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站式”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让群众话有处说、难有人帮、冤有处伸、事有人管,切实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下一步,蒙城县城关街道将坚守“初心”、激扬“信心”、坚定“决心”,站高谋远、凝智聚力、扛起使命,持续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使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李莉 魏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