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将至,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广大党员、干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困难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已经成为党内关怀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让走访慰问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走访慰问不仅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关爱,而且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然而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干部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走访慰问的实际意义,只是简单地“送个礼,握个手,拍个照”,注重表面文章,忽略实际内涵。
追根溯源,问题的产生源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也源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缺少准备阶段,仓促选择慰问户、简化慰问流程、敷衍应付慰问结果。要使走访慰问真正做到走到群众心里、成为润泽心灵、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暖心之举,就需要我们从精准摸排、访出民情、慰出实效出发,提升走访慰问的魅力品质。
精挑细选,选准走访对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访慰问事关党的温暖传递,要确保对象精准,方向不偏。但在实际走访慰问中,一些单位或个人只选择“关系户”,将物资送给自己的熟人、亲戚、朋友;一些单位不关心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始终坚持“老三样”:米、面、油。这种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的走访慰问,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更容易寒了群众的心。因次,单位或个人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前,需要充分准备,将领导班子成员平时入户调研材料整理成册,从中挑选需要慰问的老党员、困难群众,整理详细资料,方便确定慰问标准;除此之外,按照上报慰问对象,慰问前广泛联系辖区网格长(员),核实群众具体情况,确保慰问对象精准无误。
嘘寒问暖,访出社情民意。“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广集民智顺乎民心”。走访慰问已然成为岁末节点的常规性活动,许多干部将其作为一项例行任务机械来做,“东西一放、照片一拍、两手一挥”,结果对慰问对象情况“一问三不知”,无法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后续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单位或个人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走访慰问,慰问过程中注意言语行为的细节,营造和谐愉快的交流氛围,才能彼此流露真情,畅所欲言。针对困难群众,深入了解收入状况、急难愁盼的问题是什么并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针对老党员、老干部,关切询问身体状况,认真倾听他们为党的建设事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未来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
三番五次,巩固慰问实效。走访慰问绝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一场持久战,不应该送上慰问物资就完事,在活动结束后就不管不问,而要在走访慰问活动的基础上,定期回访,将走访慰问工作做得扎实。因此,单位或个人在走访慰问后,要把走访慰问对象当作联系对子,经常联系,作好民情日记。对于困难群众,建立相应帮扶政策,定期走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帮扶落地落实;对于老党员、老干部,根据其身体状况,邀请他们为年轻干部宣讲党史和党的理论,让年轻干部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砥砺初心和恒心,真正将走访慰问活动落到实处。(张小晶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