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样的通俗语言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家领导人能用如此通俗易懂、“贴地气”的语言,阐述如此深刻的大命题,令人深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中国共产党扬帆使舵,全国干部群众合力划大船,乡村振兴要凝聚“老乡”的力量。
“老乡”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中,不能少了广大“老乡”的身影,不能忽视他们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正确主张与群众自觉行动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就是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驻村干部要走访“老乡”交朋友。最真的情况在基层一线,最实的情怀在田间地头。联系群众,首先要走进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更要走进群众心里。驻村干部要以交朋友的态度,融入群众圈子,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同各类人群说上话、交上心,针对不同走访对象,针对不同情况,做到了解民情多说家常话、化解矛盾多说宽慰话、宣传政策多说大白话、引导群众多说知心话、脱贫致富多说鼓励话,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和真诚沟通。
驻村干部要发动“老乡”聚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事情办好的,要让群众知道,不能有落实无反馈;事情未办好,要及时向群众作出合理解释,争取群众理解。
驻村干部要教育“老乡”树新风。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组织引领、新风引育、典型引导的方式,密切干群关系。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殡葬改革、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等内容。
只有心中有老乡,心中装有最朴素最勤劳的广大农民群众,“老乡”的心中才能给我们留下空间。翻检历史,无数事例证明,每一次尊重并实现“老乡”合理合法的切身诉求,他们就能爆发出巨大的正能量,以其无穷的智慧和勤奋,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反之,则会使我们的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容不下半点敷衍,来不得一丝马虎,只有紧紧团结“老乡”,依靠“老乡”,发动“老乡”才能真正建设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云南省威信县双河村驻村工作队 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