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示范区”的科学定位和“四个走前列”的工作要求,着力扛实政治责任、锻造过硬队伍、筑牢基层堡垒、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持续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努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强化政治引领,扛实责任提升领导力。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度汲取脱贫攻坚经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频道不换、工作不断。一是上紧思想发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绷紧思想之弦,砥砺攻坚之志,自觉站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去推动落实。二是闭合责任链条。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三挂三包”机制,39名处级领导挂乡包村、110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挂村包组、64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挂片包组。整合90家县直单位3165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着力构建一贯到底、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理顺工作线条。坚持重点抓、抓重点,按年开列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落实一月一分析、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研判、一年一考核工作机制,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抓党建与促振兴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注重选优育强,建强队伍提升战斗力。聚焦优化结构、素质提升、激励保障,努力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一是建好“作战部”。全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注重选用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择优选配“五方面人员”17名,选派1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比59.1%、党政正职占比50%,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比90%,乡村振兴“前沿作战部”结构更优、功能更强。二是锻造“施工队”。优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回引266名农村优秀人才、选派6名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5.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提高25%,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向83个重点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下沉力量强组织、固成果、兴产业、抓治理、办实事。三是提升“硬本领”。扎实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覆盖培训乡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2672人,调训干部124人,推荐149名村干部参加“双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实战能力、攻坚本领。四是激发“新活力”。树立面向基层、崇尚实绩鲜明导向,大力选用经受脱贫攻坚历练、乡村振兴检验的干部,提拔基层一线干部52人,晋升职级167人。全面推行“大岗位制”,提高村干部待遇,定期组织开展“擂台比武”“岗位练兵”活动,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固本强基,筑牢堡垒提升驱动力。用好“党建+”模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机融合,以组织引领驱动重点任务齐头并进。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建立村庄规划人才库,组建83个规划编制组,2300余名干部参与回乡规划,提出意见建议1000余条,高标准完成2021年55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抓好2022年18个村庄编制。二是突出示范带动。总结运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经验,组建专班、一点一策加快推进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深化“十百千”工程创建,统筹推进2个省级示范乡镇、6个精品示范村、48个美丽村庄建设。三是强化产业支撑。深入推进集体经济“双千”工程,整合“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扶持27个集体经济项目,创成省级“一村一品”专业镇1个、专业村5个。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418.7万元,村均38.4万元,帮农富农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提升治理实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党支部“主事”、红色心愿箱“集事”、村民发展委员会“议事”、乡风文明先锋队“议事”、红白理事会“理事”的“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网格管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坚持外引内培,聚合人才提升支撑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拓宽人才引育渠道,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向一线聚集、在一线建功。一是紧扣需求引才。面向产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招才引智,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县校合作协议,引进铁骑力士、猪猪侠专家团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引进京师中教集团开展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发挥区位优势、打破地域界限,通过设立专家基层工作站、举办区域“党建+专病联盟”活动等方式,与周边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医疗帮扶关系,不断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培训育才。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抓住基层对人口人才培养计划等契机,78名基层医疗人才到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进修学习,290名校园长、骨干教师参加“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加强乡土人才培养,开展技能培训142期培6118人次,发放“贷免扶补”、小额贷款9124万元,扶持创业人才545名,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队伍。三是优化配置用才。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盘清人才家底,盘活人才资源,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对接资源、需求、服务清单,推动专家人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科级服务、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工作,制定服务计划58个,调研指导294次,举办培训100期2067人,实现村级人才帮扶全覆盖。(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