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丰硕成绩,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解决存在班子整体素质偏低,党员结构老化,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设施落后,发展能力欠缺,产业发展依然落后、工业化落后,劳动力流失,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我建议。
(一)发挥党建引领,优化班子、党员结构。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统揽全局,让基层党组织唱主角、挑大梁,积极吸收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入党,加入村支两委,输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班子、党员结构,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二)提高村干待遇,加强后备力量培育。优化村干待遇保障,多渠道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真正发挥待遇留人的作用。如今随着整个贵州省村干部经济待遇的提升,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注入了“强心剂”,吸引大批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积极到村级、镇级参与后备干部报名,在后备力量培育上还要下足功夫劲,委以重任前多方调研,建立台账,提供村级参事议事平台,可采取结对帮扶形式加以带动,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后备力量培育。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设施是农村基层党员、群众实践政治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基层设施不完善,不仅各项工作开展难以推进并且对群众自身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阻碍。因此,须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根据产业需求建设与产业相符的基础设施,从而更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
(四)加强技术指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产业未动,技术先行”,要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过入高校请专家、招企业签顾问的方式主动为农业特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组织各级技术服务队,围绕各地主导产业扎实开展政策引导、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服务,从而让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五)加快工业化进程,保障农村人口就业。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保障农村人口就业中,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统筹,积极协调,在做大总量的同时做优存量。着力提升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以技术改造和开发为手段,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效益,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下,引进一批工业朝阳企业,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使企业尽快适应当地环境,生根发芽,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就业活力,保障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就业。(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人民政府 陶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