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参天大树,无不依赖深广根系的滋养;基层治理的蓬勃生机,其深蕴的奥秘同样深植于基层党建的根系之中。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必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这深刻揭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决定性意义。只有将党的组织体系深深扎根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树方能根深叶茂、稳固发展。
根深则固本,组织建设是那看不见的基石。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其稳固与否直接关乎治理效能。从“枫桥经验”中群众自治的源头活水,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精密织就,其成功的共同核心,无不是党组织在基层的坚强存在与有效覆盖。若党组织涣散薄弱,则如房屋失去承重之墙,纵使有再好的治理蓝图,终究难以落地生根、化为现实。让党组织在基层“神经末梢”深深扎根,方能稳住治理根基,确保上级精神畅通无阻直达基层,党的温暖关怀亦能精准传递到千家万户。
根壮则叶茂,党员先锋是那最活跃的根系。根系的活力在于不断向下延伸、汲取养分。党员正是党组织深入群众土壤的触角。当党员真正下沉一线,敲开千家门、遍察万家情,方能将群众心头“急难愁盼”从模糊感知转化为精准掌握,继而转化为服务靶向。从化解邻里纠纷的春风化雨,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躬身实践,再到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奔波协调,正是无数党员奔走的身影,使党的工作有了温度与力量。这“向下扎根”的深度,决定了党在群众心中那“向上生长”的高度与可信度。
根系发达则硕果累累,治理成效是那最甘美的果实。当党建根系向下深扎,基层治理之树便自然结出累累硕果。组织有力、党员有为,基层党组织便拥有强大的动员力与凝聚力,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破解治理难题。无论是昔日脏乱角落蝶变为今日整洁优美的口袋公园,还是困扰多年的“积水坑”摇身成为居民健身角;无论是疫情防控中的众志成城,还是日常服务里“72小时解决漏水问题”的效率承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皆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最真实注脚。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绝非悬浮在空中的理念口号,而是扎根于大地的实践伟力。欲使治理之树常青,就当不断让组织根系在基层沃土中扎得更深、更广,让党员先锋在服务群众中释放活力。
于那向下扎根的无声处,我们终将收获一个向上生长、充满韧性与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气象——这根系的力量,托举起的不只是社区和谐,更是国家稳固的根基与民族复兴的磅礴生机。(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 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