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仅剩不到30天,越到冲刺关头,越需铆足干劲”。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灵地乡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有效、有序地推动了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
一是小集体迸发大能量。对标对表精准督战。实行乡党政班子带队定点联系一个村和随机到其他村督导的“1+N”模式,深入督导扶贫收尾工作,并协调解决10大类47个问题;落实防贫预警机制。全乡7户“重点监测户”均由乡党政班子成员挂钩,实时跟踪防范返贫;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多次组织实施订单式劳动技能培训,开展“村企共建”,联合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更多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小肩膀勇挑重担子。结合下村服务日制度,注重发挥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具体做到“六个帮”,即:帮带生产、帮抓项目、帮转劳力、帮惠民生、帮创平安、帮强党建。创新挂钩干部走访日制度。确定每月20日为挂钩干部走访日,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开展“三个再”活动。即:帮扶对象再走访、扶贫政策再宣传、帮扶措施再落实。三是小支部发挥大作用。各支部因地制宜探索致富新路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长垵村百香果产业、文山村双华李产业、留春村油茶产业等。组建“村社合一”发展模式,以支部带动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实现“零产整销”。截至目前,灵地乡以盘螺岭果蔬专业合作社、留春油茶园合作社为龙头,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2020年共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11个,参与98户361人,覆盖面52.3%,覆盖率54.9%。
“三个聚焦”破解“贫困难题”
一是聚焦“3+1”解民生难题 。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精准对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盯医疗、教育、住房及饮用水安全“3+1”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及时完善更新“红本子”,确保问题动态清零,织密民生保障网。目前,灵地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饮用水安全率达100%,“五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全乡184户贫困户均实现住房安全保障。二是聚焦“3+2”解收入难题 。依托灵地特色资源,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今年来,制定了“以“木槿花+水仙茶+留春油茶园”为主导产业,以“凤山梯田+泰安堡”为文化旅游增收点的“3+2”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目前全乡种植水仙茶310亩、种植木槿花280亩、种植油茶4900 亩。辐射带动全乡2000余农户增收致富,真正实现收入稳步提升。三是聚焦“1+2”解服务难题 。“1”是指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是指政府和社会两个帮扶层面。其中,政府层面整合全乡干部力量,社会层面则是发动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通过“2对1”的模式帮扶,用足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实施全覆盖、多维度“保姆式扶贫”。
“三个着力”补足“攻坚短板”
一是着力激发“脱贫动力”。灵地乡深化“党建+”零距离模式,按照“一村一组团”方式,采取“1+X+N”组团联村模式,即每个村由1名驻村领导、X名驻村干部以及N名村两委干部等组成联动服务团,全天出勤驻村办公,推进网格化服务下沉。通过理论宣讲、爱心帮扶、扶智暖心、移风易俗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精神扶贫”工作,实现物质和精神领域“双脱贫”。二是着力夯实“脱贫基础”。灵地乡大力推进扶贫产业路建设,2020年来,完成总投资约396万元的Y027线灵地至吾村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700万元的京口至易坑(新桥)Y026线扶贫产业路,现已建成通车。大力推行集镇改造工作,目前,集镇人行道及街边绿化工程、灵地乡革命老区景观提升工程均全面完成,集镇一溪两岸群众休闲公园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三是着力消除“视觉贫困”。2020年来,灵地乡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攻坚工作,消除“视觉贫困”。分类施策采取“以奖促清”、“以补促拆”、“按时间节点奖励”等多项措施,拆除旱厕、空心房、裸房等。党员干部“五带头”,攻坚一线党旗红。截止目前,拆除旱厕500个、改建旱厕322个,已拆除“空心房”102栋24085平方米。实行每户每月不低于10元垃圾收费制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家园清洁行动“互评互督”等,不断推进村容村貌改善。(龙岩市漳平市灵地乡党委 陈琰 陈爱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