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党建引领促文明 幸福花开香满城

2020-12-05 13:46:36 | 来源: 中廉在线

2018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秉持“创城为百姓、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的工作理念,按照“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找准党建和文明创建切入点,着力解决创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党建和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创城格局。坚持高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以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的工作态势,不断汇聚强大工作合力。加强领导,统筹推动。2018年初,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四个班子成员共同参与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围绕重点工作,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成立了14个推进组,全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县四个班子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常设议题。完善机制,形成常态。在县级层面明晰职责、落实责任,为创城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实施路径。落实城区网格化“联包帮”工作机制,制定《包保社区工作方案》,推进解决突出问题。建立“众志成城”工作群,线上第一时间解决反馈问题。细化工作清单,制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申报工作清单》《实地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完成时限,有序推进创城工作。强化督导,合力攻坚。成立了4个督导小组,通过建立例会制度、夜巡制度、督导提醒机制、约谈反馈机制和联合综合执法等机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开展联合专项督导检查,通过下达《督导提醒单》和约谈等形式,推动解决乱堆乱放、私开菜地、露天烧烤等问题。营造氛围,全民参与。围绕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在各类媒体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专栏。依托“通化县发布”公众号发布信息、短视频200余篇,阅读量超过50万人次。在城区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设置3000余个公益宣传牌。组织编修《市民文明公约》《市民“十不”文明行为规范》。

坚持党建引领+民生建设,不断筑牢共建共享的创城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小而微”的民生实事入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魅力有力彰显。高标准打造“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2个、网格党群服务站2个、党群议事厅8个。实施道路改造、河床整理、街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水洗公厕9座。倡导绿色出行,新增公交线路3条,26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实施“水洗城市”建设,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化美化,蝲蛄河沿岸4.1公里的“杏福大道” 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生态通化县,文明处处见”的城市风貌日臻完善。聚焦聚力基层呼声,有效破解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创城攻坚年”活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 “老大难”问题。投入156万元改造了城区东、西农贸市场。按照“全省最整洁早市”的建设标准,对河南早市重新规划、完善设施。投入5000万元改造121个老旧小区,实施屋顶防水、楼道粉饰、四防改造、更换楼宇门等项目,安装户外晾衣架300余个。清理整顿人力三轮车,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治理。持续深化创建成果,长效机制不断固化。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临街业户 “门前四包” 责任制。加强城区犬类散放管理,杜绝了遛狗造脏行为。积极发动环卫文明督导员及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实施优化政务环境“对标达标创标”行动。完善物业管理机制,整治毁绿种菜、私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开展“使用公勺公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载体活动,持续提升文明素养的创城内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载体活动的模式,以提升文明素质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深化志愿服务,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积极打造“万众益心”志愿品牌,将创建要求、群众需求和志愿追求相互融合。推进“365志愿服务”模式,县级领导带头,全民共同参与,“永不消失的小红帽”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建立服务小分队212支,组织开展“闪亮在全城” “我为老兵挂牌” “远亲不如近邻”“微公益”等活动。3个志愿项目参加全国志愿服务交流会;岔信村荣获全省优秀志愿服务村(屯)标兵;繁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全省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微公益协会荣获全省最佳战“疫”志愿服务组织;23人次获得省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统筹多点联创,织密工作网格体系。创建省级文明单位8个和文明校园2所,评选“五星级雷锋车”15辆。推进文明商铺建设,评选文明餐饮示范店20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工程,已完成100个村的建设任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和省级文明村镇12个。深入推进“文明村屯、干净人家”活动,评选“美丽庭院”1.2万户、“干净人家”1.1万户。突出地方特色,培深县域文化底蕴。深入开展“城市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社区邻里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创建了“中华诗词之乡”。开展“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文明劝导活动,“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成为城市名片。推动临街部门内设厕所免费对外开放,解决如厕难问题。推动“诚信通化县”建设和文明祭祀活动。开展“通化县好人引领风尚”活动,荣获“中国好人”1人、“吉林好人”8人。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通化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不断凝聚起文明创建的强大工作合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再次书写了通化县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答卷。(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