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
截止2019年12月31日,现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比上年净增7.1万个,增幅为1.5%(数据源引至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其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执行力直接与村民的凝聚力、幸福感有关。因此,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凝聚力和服务力,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拓宽“广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以贯彻落实的“最小单位”。在战贫和战疫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在基层党组织的号带领下,大批无私奋斗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不断凝聚着人民的信心和力量。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新的社会领域必然会不断出现,其空白区和盲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党能否带领我们稳中有进、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进一步理顺村一级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才能不断延伸、拓宽党组织的触手和最小“神经元”。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不断破除城乡界限、系统管辖、区域分割等壁垒,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不断从“做全做大”向“做优做强”的转变。
锤炼“硬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一旦出现软弱涣散现象,不仅意味着战斗力的缺失,更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石是否稳固。建好农村基层组织,必须要从建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开始。抓牢政治思想建设这一灵魂,从严从实过好党的政治生活,通过不断的精神洗礼,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之基;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培训方式,从提升改革的观念和处理急难问题能力出发,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做好“领头雁”工程,选好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聘请、返聘等方式,配强村级基层领导班子。
增加“温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自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拥护,另一方面源至党组织对广大人民急、难、需问题的解决上。因此,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向“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基层党组织,就务必切实做到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善于接“地气”,以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导向,让民生福祉更丰厚;聚焦困难群众、特殊人群的困难和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拓宽广大群众反映困难和问题的渠道,提高建议、意见的采纳率,通过提升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增强其对党组织的理解和信任度,进而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强弱直接关乎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只有切实把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吴定军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