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走深走实,不断扩大《民法典》知晓率和覆盖面,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连日来,新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司法局组织基层司法所开展了一系列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民法典宣传月浓厚氛围。
5 月 13 日,是第五师八十七团赶集日,八十七团司法所与温泉县哈日布呼司法所携手同行,以“兵地普法集市行 ‘典’燃法治新活力”为主题,深入热闹集市,开展一场 “烟火气”与“法治味” 交融的联合普法活动,让《民法典》走进兵地群众生活,为区域和谐发展注入法治动能。集市上,两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法治宣传员”,通过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设立法律咨询台、开展现场讲解等方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针对兵团职工关注的土地承包、农产品交易等问题,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读合同签订、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风险,引导大家善用法律武器护好“钱袋子”;司法所工作人员面向摆摊商贩,着重讲解市场交易中的合同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从源头预防纠纷。同时,两地司法所创新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普法资源联享”机制,现场公布调解热线,承诺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普法有深度、服务有温度,打通服务兵团群众 “最后一公里”。
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期间,八十九团司法所携手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创新推出多元举措,掀起普法热潮。司法所干警、团法律顾问与人民调解员以 “普法+指导+排查” 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深入基层单位开展《民法典》系列宣传活动。司法所长宋行庆深入连队,通过“问诊式”调研,详细了解“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推进情况。针对各单位特色亮点,他组织经验分享与交流;发现薄弱环节时,则“一对一”精准指导,量身定制优化方案,确保普法工作既 “广覆盖”又“切要害”,切实提升宣传实效。司法所干警、法律顾问与调解员化身“移动普法站”,穿梭于基层一线。走访过程中,他们聚焦当前季节易发的矛盾纠纷与风险隐患,结合鲜活案例,向连队两委与职工群众深入解读《民法典》相关规定。每一处驻足讲解,都让法律条文从纸面走进生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工资被拖欠三年,该怎么维权?”“邻居家大树遮光,能否要求修剪?” 面对群众抛出的 “急难愁盼”问题,人民调解员化身“法律郎中”,开启“案例剖析 + 法律解读 + 维权指引” 的精准“问诊” 模式。 一位咨询土地流转纠纷的职工感慨说:“本以为要跑好几趟部门,没想到今天在现场就理清了思路,还拿到了书面指引!” 活动中,20 余件涉及劳动报酬、消费维权、相邻关系的咨询逐一被“对症化解”,50 余份满载法律知识的宣传资料递到群众手中,法治服务真正送到了职工群众的“心坎里”。这是5 月14日,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将法治课堂 “搬” 进热闹市集,以充满 “烟火气”的互动宣传,让《民法典》与群众生活 “零距离” 接轨,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八十四团司法所协同团场平安办、社区等部门,于5 月 13 日将《民法典》送入熙攘集市、静谧社区,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职工群众心间。工作人员化身 “法律摆渡人”,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定格行人目光,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拉近民法典与生活的距离。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合同签订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内容,他们将晦涩条文转化为家长里短式的解读 ——“彩礼退还咋规定?”“借条怎么写才有效?”一句句接地气的答疑,解开群众心中困惑。互动环节中,普法宣传册如雪花般传递,法律知识在你来我往的问答间悄然扎根,让集市升腾起浓厚的法治 “烟火气”。
一场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及调解活动火热开展。5月13日,八十六团司法所联合夏尔布河边境派出所、幸福社区共同举办,通过“法律咨询+现场调解”形式,为辖区职工群众送上“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团队,围绕民法典、农民工权益保护、土地承包、电信诈骗等高频问题,工作人员进社区、进建筑工地、进田间地头,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答疑解惑。“已经三年了,我的劳务工资老板都没有给我,工作人员不仅教我如何取证,还帮忙约了派出所和社区人员共同为我的工资事儿调解!”农民工赵大哥连连称赞说。
第五师双河市司法局各基层司法所将持续推进《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聚焦民法典核心要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和谐邻里关系构建等社会关切领域,广泛开展“民法典进企业”“执法司法以案释‘典’”活动,通过多元渠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模式广泛宣传,掀起全民共学民法典的热潮,让民法典精神浸润人心,让法治成为五师双河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侯宝成 庄俊春 吴锦秀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