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入泉州惠安、德化调研的足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这些扎根八闽乡村的选调生打开了思考振兴之路的大门。他一路强调的“三争”行动深化、发展与生态统筹、城乡融合推进,特别是对县域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殷切期望,正是我们破解乡村发展课题的行动指南。启示我们,唯有深植乡土禀赋,激活传统、拥抱创新、融合共生,才能在泥土芬芳中探寻出独特的共富密码。
激活传统基因,让老技艺成为富民强村的新引擎
惠安千年雕艺与德化“千年瓷都”的璀璨,并非凝固于历史的标本。调研中传递的明确信号是:守护传统本真与拥抱现代创新同等重要。惠安雕艺在传承中引入电商渠道、加大产品研发;德化陶瓷专注品牌打造、融合文旅发展——这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田洋村同样承载着古法蔗糖技艺、“送王船”民俗等文化瑰宝。我们当以此为鉴:珍视文化根脉,更要为其注入时代活水。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拓展多元营销模式,让沉睡的“富矿”转化为村民增收的“活水”。同时,重视“传帮带”与青年人才培养,确保技艺之火代代相传,为乡村产业注入持久动能。
深耕科技沃土,让黄土地长出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实
现代农业绝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调研聚焦的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清晰图景。智慧农业优化种植,精深加工提升价值,畅通渠道连接市场——这正是让黄土地生金的“点金术”。田洋村以农为本,更需借科技之力破局。我们应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用数据指导生产;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守护耕地红线。同时,优化土地流转机制,吸引多元经营主体,让农田真正成为孕育共富希望的“聚宝盆”,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融合多元魅力,让乡土文化绘就诗与远方的共富图景
德化南斗村的蝶变揭示了一条振兴真谛: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是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它巧妙融合田园底色、红色记忆与陶瓷体验,成功吸引了四方来客。其核心在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红色、生态、技艺),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独特文旅产品,并同步提升人居环境与治理效能。田洋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沉淀、民俗资源和生态本底。我们当以此为镜:系统梳理整合特色元素,精心设计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更重要的是,将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与基层善治紧密结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公平正义,用心用情解决民生关切。如此,乡村才能既拥有引人向往的“颜值”与“气质”,更具备让村民安心乐业的“里子”与“底气”。
省委书记的调研传递的“因地制宜、守正创新、融合共生”的方法论,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作为乡村的建设者,我们将深扎这片热土,握紧三把钥匙,以文化为魂激活产业,以科技为犁深耕沃土,以融合为笔描绘未来。在田埂间奋力书写一份充满泥土芬芳、创新活力与共富温度的“三争”答卷。当古老技艺在创新中闪光,当科技力量在田野上奔涌,当多元魅力在共生中绽放,乡村共富的新图景必将在我们深耕的足下,铺展得越发辽阔壮美。(卢怀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