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躺平”,跟人的姿势没有任何关系,多指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面对各种压力选择“一躺了之”。
“躺平”究其原因,是思想动力不足,或激励不到位的问题,工作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活时鞭打快牛而推优提干时却论资排辈,让真正干活的人没有盼头,久而久之“躺平”成为一种现象。怎样才能让躺平者“无处可躺”呢?
首先,需要强化思想教育,激发干事热情,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在工作中时刻警醒自己,补足精神之钙,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从思想深处拒绝“躺平”。
其次,健全完善评先评优、选贤任能等制度。以正向激励推动不愿躺,增强党员干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行动自觉,真正做到让吃苦的吃香、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让混日子、不作为、甘于躺平的干部没有市场。
最后,还需强化监督问责。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扎牢制度篱笆,加强监督问责,强化责任担当,以严肃执纪执法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提能力,让“躺平”干部“心中有责”“心中有畏”,不敢“躺平”,不再“躺平”,做到“在位有为”“在位善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李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