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福建省召开全面推动闽江、九龙江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厚植生态文明底色、推进全面绿色转型、构建保护治理大格局”。作为闽江上游重要支流所在地,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以基层创新实践为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墨,奋力书写“两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环保答卷。
以“绿色发展”为根,筑牢流域保护屏障。深谙“上游责任”的重要性,将生态保护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统筹推进绿色资源转化,扩大生态碳汇林面积,将“一元碳汇”与林权改革结合,实现“林农得利、生态增值”的良性循环。严把项目准入关,推动生态加工、产业向低碳循环转型,用绿色标尺衡量发展质量。这些实践与座谈会上“以最严格制度守护水资源、最有效措施修复水生态”的要求高度契合,彰显基层治理的生态担当。
以“产业转型”为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在“两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创新破题,走出特色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品牌化、科技化升级;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些探索与座谈会上“分领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部署相呼应,展现县域经济从“靠山吃山”到“育山富民”的质变。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结合,为“两江”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范式。
以“系统治理”为要,构建协同共治格局。在实践中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体系。一方面,深化“两层面、三挂点、三结合”机制,领导挂点企业、项目、乡村,推动环保整治与民生改善同步;另一方面,创新跨部门协同,如计生协将基层服务融入生态治理,在乡镇建立健康指导员队伍,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双提升。这种“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正是座谈会上“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大格局”的生动注脚。
从闽江上游的生态守护,到绿色产业的创新勃发,以基层“小实践”贡献“两江”流域“大治理”的福建智慧。面向未来,紧扣座谈会精神,继续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深耕细作,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与“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图景交相辉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履职尽责,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走好生态好、产业兴、百姓乐这条“康庄大道”。(曾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