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两山”理念不仅是对生态与经济关系的深刻阐释,更蕴含着新时代对基层干部品质与能力的内在要求。这一科学论断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干部唯有以长远眼光谋发展,以担当精神破难题,以文化自觉强根基,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扛起使命,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美丽中国书写无悔篇章。
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以系统观念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短视思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如浙江安吉从“矿山经济”到“美丽经济”,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也要胸怀“国之大者”,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立足长远,学会算“生态账”,不能“涸泽而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面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抛出的“橄榄枝”,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在乡村振兴规划中,要主动摒弃牺牲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既要创新引才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与保障体系,更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以攻坚克难魄力践行初心使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在污染防治方面,基层干部要主动啃“硬骨头”,面对偷排污水、违规占用耕地等违法行为,必须敢于亮剑,严格执法;推进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时,即便群众不理解、阻力大,也要迎难而上,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捶打。担当精神不仅体现在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问题,更在于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复杂工作,要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主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处处用心用力”的精气神,推动工作落实,践行初心使命。
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以文化自信厚植基层治理根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一脉相承。基层干部要具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理解其中蕴含智慧,从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要善于将传统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如传统村落保护中,要注重挖掘当地的生态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基层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六尺巷典故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妥善解决纠纷矛盾。此外,基层干部要积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崔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