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党建引领 多措并举开展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3-08-17 15:36:44 | 来源: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大山包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从五个方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打造管护机制的“综合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群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度。二是加强养殖管护。按照轮牧和季节性休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充分发挥275名草原管护员作用,加大草原巡查及草畜平衡巡护力度。三是以国际重要湿地为依托,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草甸、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积极贯彻落实“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连续三年投资1300余万元,增加草原面积26000亩,切实提高群众增绿、管绿的责任意识。

二、修复草原湿地“生态面”

围绕草原退化情况,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一是进行围栏封育草坪300余亩,补播牧草570余亩,施肥1000余亩,积极配合鹤管局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8000余亩,提高了草原植被覆盖率和草地生产力;二是加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食物源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力度,自2014年以来,积极争取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投入资金超4000万元,对部分区域的侵蚀沟、裸地进行人工修复20000余亩,无法自然修复区域得到有效治理,为黑颈鹤等候鸟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三、营造人退鸟进的“新局面”

依托脱贫攻坚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易地搬迁搬出1695户7920人,既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又缓解了草原生态压力。目前,在保护区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黑颈鹤数量由1990年初的300余只增长到2022年迁徙高峰时期的2260只。保护区日益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四、夯实退耕还林还草的“责任面”

大山包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确定后,深入各村组召开会议,民主制定决策方案,在严格维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本着“谁退、谁管、谁受益”的原则,自2002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10115亩;建植高标准人工草地5万亩,强化了森林资源保护,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森林草原资源效益。

五、探索致富增收的“突破面”

积极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有效途径:一是开展送岗宣传推送上门,动员劳动力外出务工近7000余人。二是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每年补偿面积87000余亩,补偿金额87万余元,共惠及居民3987户。三是壮大传统产业,以“生态、健康、绿色”为基准,完成高标准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0.5万亩,补贴资金总计150万元;发放耕地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共计390余万元。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无序耕作和养殖给草原带来的压力,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下一步,大山包镇将继续抗牢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发挥特有区域优势,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突破,为大山包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刘安红 李剑 宋邦彦)

责任编辑:柠心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