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绿色生态是和谐共存的阳光大道

2021-04-13 09:10:44 | 来源: 中廉在线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义务植树造林能有效地推动国土绿化,增强全民族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和谐共存需要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据我国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9年全国19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到了23560.2万吨,同比增长了11.4%。每年处理垃圾所花费的金额逐年递增。一个矿水泉瓶子丢掉是一个垃圾,剪裁放置鲜花是花瓶。绿色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垃圾的产出。若用购物袋购物少用一次性袋子、塑料袋包装,做好垃圾分类并回收可再次利用垃圾,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不仅仅减少垃圾的产生,更是减少垃圾处理上的开支,就能让更多资金投入到其他事业建设中。

和谐共存需要绿色生态地开发利用资源。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变得简单,沧海桑田甚至发生于须臾之间。然而生产利用活动一旦越过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当影响超过了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那么就只剩下开采后的矿坑和塌陷,砍伐后秃山的水土流失,电鱼毒鱼后的死水死河,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作茧自缚。所以政府要完善国土规划,设好主体功能区,明确生态红线,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体系。同时抓好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将资源的开发利用政策方案贯彻到每个村民中去。自然环境并不是童话亦可成为童话:砍不完的树、捕不完的鱼、采不完的资源只是在生态红线内开发而后资源又能及时恢复罢了。

和谐共存需要一颗绿色生态的敬畏之心。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但过度开发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迫使野生动物迁徙,增加野生动物体内病原的扩散传播。二十世纪以来,从非典到禽流感、埃博拉病毒,再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新发传染病频率明显升高。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生态系统的失衡,间接地就会影响人们自身的健康。人与自然并不是尔虞我诈的竞争关系,人们应对自然环境怀有一颗绿色的敬畏之心,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守住行为底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所以我们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保证与绿色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让我们从义务植树开始,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保持敬畏心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水平、提升生活质量。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生活环境适宜生存,生活经济可持续发展,福泽后代生生不息。(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拱桥镇 陈佳熠)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