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习总书记在考察雄安时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而道路则是城市的“微细血管”。修路架桥,把自然的堑壕变成开放的道路,让人们享受旅行,让物流畅通无阻,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将重获新生;通过践行群众路线、打造城市血管、转变思维方式,群众关联性与影响力将得到新生;相互学习先进经验,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创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局面必将浴火重生。只有保持流动才能符合社会运行的规律,因为运动可以激发新事物,促进新发展。具体而言,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正如习总书记在19年新年贺词中讲到的,“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交通孕育新生活。流通对新生的驱动作用是明显的。有句老话叫,“要想富先修路”。穷乡和僻壤是一对双胞胎,总是相伴而生。而交通发达的地区,通过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会迅速地积累财富。更有甚者,一些重工业城市成功搭乘上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邮轮,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支撑,承接产业转移,创新研发自主产品,将经济全球化的势能转换为发展的动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到了高质量发展。同样,在文化建设领域也是如此。推广和弘扬一个地方的文化,将激活其活力,实现文化、旅游、生态的三元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实现新的发展。从一个村庄到一个国家,只有每个细胞、每条血管都充分动员起来,才能释放新的发展潜力,新的活力。
新生活也会促进新流动。为解决凤凰河多个河段干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问题,广西柳江县新成立了跨流域工作机构,颁布了新的河流管理制度,解决了跨省市、协调等治理难题。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25年来的第一次全线水流。同样,在抽象流动性方面,柳江县为了改变产业链短、低水平的现状,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定义发展定位,深化行政服务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引进高端产业,延伸产业链,并采取各种新措施刺激经济流动,防止停滞,实现转型升级。无论是有形的江河之流,还是无形的经济之流,都需要各级各部门肩负新使命、采取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以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引领各行业向前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通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分阶段、不分先后,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改革开放的浪潮从历史深处奔腾而来,声势浩大,却又润物无声。整个中国已经活跃起来,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流通带来新的生机,新的生机加速着流通。正因为有着扎实的根基,才能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而起。追根溯源,可以找到流通与发展的交汇点。所以,我们要拉大视野看全局,缩小视野寻抓手,找准切入点,汇力突破点,在流通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加速流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合理运用好流通与发展这对凤之双翼,必能让全国的“微细血管”畅通无阻,推动高质量发展。(王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