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蹚出“三无小区”治理新路子

2025-07-16 13:35:56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在高质量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中,“三无小区”如同一道难解的谜题——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小区和楼院,常常沦为城市发展的痛点。这类小区常常存在着遗留问题破解难、小区规范管理难、矛盾隐患处置难、自治力量组织难的“四难”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更折射出基层治理体系的深层短板。

“三无小区”的治理难题绝非孤立现象,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系统性困境。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房屋结构老化、配套设施不全、管线杂乱、暖气不热等,直接拉低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加重治理负担。二是居民需求多元多样。“三无小区”多以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主,需求多样且具有特殊性,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小区管理机制缺失。该类小区往往没有物业或有物管会但是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监控安保不足,加上居民参与度低,形成“无人管、管不了”的恶性循环。四是小区党组织覆盖不足。“三无小区”一般地处城区边缘,由于居住人群分散,党组织力量薄弱,缺乏有较强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党员干部,导致党组织在小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弱化。

这些问题不仅是居民生活质量的“绊脚石”,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要以党建“切题”、治理“点题”、服务“解题”来重塑小区治理的“面子”和“里子”。一是党建引领筑牢善治“底子”。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将“三无小区”划区域成立邻里中心党支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的组织体系,充分做到“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将党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用邻里党建“小切口”撬动小区“微治理”。二是改建并举扮靓宜居“面子”。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采取“政府补一点、居民筹一点”的共建机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拆围墙、清违建、畅道路、拓空间,一体推进片区周边路网和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改造。三是共治共享充实幸福“里子”。紧盯群众需求,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单位共治、小区自治、街巷微治、组织善治”功能,让组织下沉、资源下放、服务前移,织密织细多元参与、多方联动的服务网,搭建民情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平台,促进邻里情感交流,推动小区治理从“我说你做”向“自主参与”转变,拉近干群关系,让幸福成为小区日常。(杨刚)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