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防线。今年以来,亳州市利辛县王市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水域安全作为民生大事抓实抓细,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宣传引导、隐患排查和应急保障等举措,全方位织密水域“安全网”,筑牢生命“防护墙”,切实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强化“责”字,下好责任落实“先手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域安全工作,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水利站、应急办、派出所、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辖区水域安全形势,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水域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各村(社区)的工作职责,将水域安全责任细化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形成了“镇 、村、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工作层层落实。
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把水域安全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与干部绩效挂钩。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严格的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为水域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
聚焦“宣”字,奏响安全意识“最强音”。为提高群众的水域安全意识,王市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辖区内的河流、水库、池塘等重点水域周边,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牌,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提醒群众注意水域安全。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防溺水、水上救援等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定期转发水域安全知识、典型案例和安全提示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特别是在暑期、汛期等关键时期,加大宣传频次,提醒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水域安全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全镇共设置警示标识牌680块,开展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转发线上信息150余条。
狠抓“查”字,织密隐患排查“防护网”。组织水利、应急、公安等部门,对辖区内所有水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水域周边防护设施是否完善,警示标识是否清晰醒目,是否存在非法采砂、违规垂钓等行为。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针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加强巡查管控力度。在暑期、周末等溺水事故高发时段,组织巡逻队对河流、水库等重点水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劝离在危险水域游泳、玩耍的人员。同时,对留守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关爱台账,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帮扶,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水域安全隐患36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劝离危险水域人员22人次。
突出“备”字,打造应急处置“先锋队”。着力加强水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了水域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各部门职责。组建了由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护人员等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加大应急物资投入,在重点水域周边配备救生圈、救生衣、竹竿、绳索等救援设备,安装监控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同时,与周边乡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调集各方力量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水域安全工作任重道远。王市镇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持续织密水域“安全网”,筑牢生命“防护墙”,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陆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