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地理空间上大大小小的“离散岛屿”在网络的连接下形成一个虚拟空间中紧密连接的“连续大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政府工作的网络安全更应当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必须筑牢政府工作的“网络防火墙”,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进而守护国家网络安全和总体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在信息时代下的健康安全发展。
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忧患意识,守好“意识防线”。我们国家经过数十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个年代的人群之间有着明显的“代差”:老一辈人群对于信息时代的认知相对滞后,甚至完全不懂网络安全的概念;年轻一代人群中也出现了较大分化,最年轻的一代由于缺少“电脑时代”里“病毒乱舞”的记忆,自然而然地认为如今的网络安全体系已牢不可破,网络攻击遥不可及,缺乏网络安全的忧患意识。要不断引导强化关键群体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增强重点人群对网络安全的敏感度和警惕性,形成新时代网络安全保卫战的“全线战争”格局,守好“忧患意识”防线。
持续普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建好“能力战壕”。信息化的浪潮愈发汹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电视电话会议”和“线上办事”等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工具的行政手段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从“纸上”转移到“线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让人感觉深不可测的网络攻击可能只是起于一封不起眼的带病毒邮件,不同于其他战场,网络互联互通、便于传输的特点使得每一个使用电脑从事过政务相关工作的人都可能成为突破口。要持续普及网络安全的基础相关知识,对网络攻击的常见模式和典型模式展开教育宣传工作,引导提升重点人群的网络安全应对能力。
织密立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打造“严密阵地”。软件依托于硬件,最终通过人员操作发挥作用,网络安全应建立在严密的立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之上。要抓实人员与装配两个方面,抓好软硬件两手工作,织密立体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全过程安全可控,不给网络攻击留余地。对政府工作的相关硬件设备,要先保障其物理意义上的安全可控,进而实现“实”对“虚”的安全可控,堵住硬件体系的“后门”;注重政府工作软件方面的机密管理,如网站的密钥保密工作、机密信息的脱机处理以及工作内容与操作机器涉密等级相匹配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牢牢把握住每一个信息流通环节,不给网络安全留“漏洞”;加强人员工作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工作规范,不在非涉密机器上处理机密信息,探索工作效率和安全保密的“最佳均衡点”,进而实现严密的立体化网络安全防护。(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人民政府 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