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是观察党风政风的“窗口”,更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作风硬,则民心聚;作风实,则事业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以过硬作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作风是“试金石”,检验的是宗旨意识。群众看干部,不看口号看行动,不看表态看成效。
作风是“动力源”,驱动的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既要想干愿干,更要能干会干。当前,改革发展面临不少“硬骨头”: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培育、城市更新中的矛盾化解、民生保障中的精准施策……每一项任务都考验着干部的作风。是迎难而上还是畏缩不前?是主动作为还是推诿扯皮?答案写在行动里。
作风是“防火墙”,守护的是清正廉洁。作风问题往往是腐败的温床。近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规范“节日福利”到严查“隐形变异”,作风建设的“螺丝”越拧越紧,目的就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绷紧作风这根弦,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信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清醒提醒。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作风怎么样,他们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公正。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好作风融入日常、见于行动,才能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让党的事业在民心拥护中行稳致远。(乐阳社区 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