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当下部分信访部门却把信访群众当做麻烦,对群众的信访事项避之不及,或者压而不办,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对信访群众态度恶劣,恶语相向,导致信访群众不惜代价也要越级上访。这极大的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透露出了部分信访部门群众观念的缺失和工作作风的亟待提高。对此,如何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入脑入心,实现干部作风大提升,成为信访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着力点。
信访工作需动真情。信访部门,上到领导干部,下到“一线”的接访人员要“在其位,谋其职”,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深刻意识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人民群众找到自己,这不是麻烦,是一种宝贵的信任与认可,切不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盼。面对群众的信访事项,要当成“自家”的事,要认真听、用心想,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依规做好政策的解答,平复信访群众的情绪,为下一步更好地解决信访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访工作需干实事。在信访事项中,信访部门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依法依规,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信访工作切忌“和稀泥”“踢皮球”,要明确责任人,实行“领导包案”制、“一案一策”制,明确问题的解决措施,完成时限等内容,要及时交办,更要严肃督办,责任领导要通过调研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回访,核实办理情况,听取信访人的评价意见,充分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信访工作需强本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也有日益纷繁复杂的信访事项,这对信访部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信访部门要认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规范信访工作方法,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制定信访工作制度,在处理不同的信访事项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信访部门应转变工作思路,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出击”。多下基层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盼所想,发现潜在的矛盾,及时将萌芽中的问题解决在最基层。(云南省威信县委组织部 曾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