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事业所需,民心所向。
一、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必须让“政绩为谁而树”成为干部心中最嘹亮的号角。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皆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回应人民期盼。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明晰高质量发展实践导向
正确政绩观的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理念层面,要让干部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政绩,是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的基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主观臆断和强迫命令。二是要坚持落到实处。在行动层面,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三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驱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鲜明主题,而干部的政绩观则是决定高质量发展成色的关键变量。当前,个别地方仍存在 “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 的发展惯性,一些干部把 “短期政绩” 当 “终身成就”,将 “数据好看” 等同于 “发展向好”。这些现象警示我们:唯有校准政绩坐标,让正确政绩观成为干部干事创业的 “指南针”,让科学考核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导航仪”,才能确保发展航船行稳致远。
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集中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强化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明确政绩考核标准和程序,加强对干部政绩观的监督管理。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三是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当每一位干部都能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把政绩写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刻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陈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