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大地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新时代新征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并辅以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法制宣传、节庆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文化振兴中筑牢乡村文明之基,形成清正明朗、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立体挖掘乡土文脉,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乡土文化振兴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扎根基层的日子里,常为郭山村乡土文化的魅力所震撼。宋江阵以武术阵法重现“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民俗盛景,蕴含的团结协作、勇敢无畏精神,激励村民奋勇前行,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传统美德、凝聚村民力量的生动体现;郭山祖厝后翼千年古樟树承载着历史渊源与家族传承,见证着村落变迁,祈福祭典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和环保理念,对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郭氏家庙悬挂朱熹手书的“木本水源”匾额,既是对宗族伦理的强化,也是对“孝悌忠信”价值观的具象化传承,成为家风家训教育活动中的珍贵文化资源,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倾听群众呼声,筑牢民生服务压舱石。乡土大地是民生疾苦的感知前沿,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群众的一桩桩“小事”,都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切入点。在奋战基层的历程中,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风向标,晨访田间地头、午坐百姓炕头、夜谈屋场排头,动态收集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诉求,同时,关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如移风易俗、文化活动开展等,了解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弘扬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推动农村社会风气向好向善。用脚下泥土换取群众满意度,让民生答卷写满幸福温度,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群众的笑脸上绽放。(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