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将极大程度地影响乡村振兴进程。
当前,乡村文化生态面临严峻挑战,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传统文化断层、大量传统村落消失、乡土文化载体不断流失等问题。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间,我国自然村数量从363万个减少到271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个村落。乡村文化主体空心化现象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文化传承断层。一些地方的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工程,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文化设施利用率低,文化活动形式化严重。一些地方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建设等同于修建文化广场、送戏下乡等"输血式"工程,忽视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培育。这种建设模式难以持续,也无法真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乡村文化建设思路的偏差。过分依赖外部投入,忽视内生动力培育;过分强调硬件建设,忽视软件提升;过分追求短期效应,忽视长效机制建设。这种建设模式难以真正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也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安区汀溪镇隘头村通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文明重构之路,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隘头村积极整合本村人文自然资源,打造"五个一"工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是盘活古厝古街资源,利用传统文化妆点村庄,挖掘闽南古大厝、《英雄小八路》取景地、原西泽乡乡公所等古居背后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古韵一条巷,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二是紧跟时代脉搏,落地骑楼式统一商户招牌,加以新式国潮风格设计,打造国潮一条街,展现乡村文化新气象。三是生成项目丰富旅游体验,临溪打造溪上广场,融入温泉文化节、溪上泉羊宴等特色活动,以当地特色资源赋能文化发展,构筑感受独特乡野生活的溪上一方地。四是打造温泉民宿产业集群,村集体主动规范化民宿运营,差异化打造民宿风格,通过产业发展保护好、利用好坤泽一口泉,以温泉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本村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五是推出"乡水隘头"特色农产品,打响"汀溪山货·一村一品"品牌效应,书写山野田间的农业发展新故事,为乡村文旅增添附加值。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隘头村紧抓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契机,推进坤泽洋温泉小镇建设发展。通过人居环境提升、集体经济增收、文旅创新发展等举措,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良好支撑。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有效激发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从"硬件"转向"软件",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真正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隘头村还会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谱写乡村文明新篇章。(傅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