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还不断带动林下经济、特色林果业等发展壮大。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为了防止沙进人退,右玉人在不适宜植树的地块栽植了沙棘,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每年6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盛夏时节,右玉县成片的沙棘林郁郁葱葱,摇曳的枝条细叶下缀满了幼果。前人栽植的沙棘林面临更新,赶在今年十月采收季节来临之前,右玉县沙棘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就来为当地村民讲解沙棘新品种修剪和采摘的技巧,避免砍掉主枝连根拔起的采摘方式,破坏沙棘林的正常生长。
右卫镇头水泉村村民赵福平开着农用车正在剪沙棘,一天下来,能剪一千多斤,收入一千五六,两三个月的时间他就能收入五六万块钱。
每年过了国庆,很多人就开始开上三轮车,拿上筐子,一起去采沙棘。沙棘好卖又挣钱,有力气、干活好的,一天就能收入上千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县森林覆盖率不足0.3%,风大沙多,土地沙化面积达76%。通过植树造林,这里的林木绿化率提升到57%,在不适宜植树的地块,种下了28万亩沙棘。
右玉县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满介绍说,沙棘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非常强大。右玉的黄沙洼,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后来因为造了大面积的沙棘林和杨树,把风沙锁起来了,现在表面上看就看不到沙土。
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右玉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对集中连片的12.5万亩低产低效沙棘林进行改造提升,每年还引进沙棘新品种进行试种。
右玉县林业局副局长程军告诉我们,从去年开始,每年栽植1万亩,引进25个新品种进行试种。在这25个新品种里选择产量比较高、质量比较好的沙棘果进行推广,沙棘不仅能提升生态效益,在经济方面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这些貌不惊人的灌木,不仅成为右玉县防风固沙的“功臣”,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果。每年,这里沙棘果采摘量达到8000吨,沙棘加工企业达12家,沙棘果加工的产品琳琅满目,有沙棘油、沙棘酒、沙棘酵素等多种产品,年产值3亿元以上。
说到下一步的打算,曹满说,他们将通过建立沙棘良种繁育基地、沙棘原料基地以及营养健康的沙棘产品基地、沙棘研发基地,进一步打造沙棘文化的传播基地和沙棘交易基地,把整个沙棘的全产业链打造成国家级的沙棘产业园。(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