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一重要论述,为全体党员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熟悉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为条件,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摒弃急功近利思想,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把事业推向前进。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厉行坚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初心使命,勤于学习、精于技术、乐于奉献,不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只有这样,才能深深扎根于人民、立足于人民,解决群众的健康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持续推进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手中的公权力,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意义所在。
作为基层群众卫生健康的守护人,始终把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放在医疗发展的关键位置,如群众看病就医的流程合不合理、程序是否简化便捷,有没有执行好首诊负责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检查治疗的疾病医生是否能够明确诊断,通过治疗后病情是否真正有效解决或缓解,开具的诊疗项目和治疗药品是否是最经济适当等。上述这些问题的真正有效解决,就是医务工作者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找准医务工作者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医”“防”上双向发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健康服务需要。
作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我们的政绩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我们需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切实地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初心使命贯穿医疗全过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郑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