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二部分聚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如何理解“守正创新”,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我们需要明确: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归根到底,就是在传承中谋求发展。
一、守住根本,传承思想
守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性认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守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也是创新的可靠保障。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历史上的中国,虽然在历史上有过短暂的“闭关锁国”,但从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看,我们是一个主动面向世界、积极兼收并蓄的民族,从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原文明的文化交融,到现代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正是“守正创新”的最好诠释。
中国共产党人要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守正”之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不论在历史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守住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不动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推翻根本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二、坚持创新,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与客观事物发展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盲目对国际全方位地照搬照抄,而是基于中国国情上的创新实践。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这一点深有体会,如国际上流行的融合教育思潮,我国基于残疾儿童实情,创新采用了“随班就读”这一形式来推动,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之路,推动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