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指的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当前,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四下基层”衔接联动到主题教育中,做到“身到”、“心到”、“意到”。
躬“身”察民情,走好调查研究之路。习近平同志曾说,“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党员干部要沉到一线,俯下身去调研民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为民办实事不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就能实现的,只有主动迈开步子“身入”基层一线,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获得最全面的数据。特别是要到田间地头,挽起裤腿,下到田里,查一查耕地面积的情况,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要到群众家中用“接地气”“沾民气”的语言问一问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走访入户时,要随身带好笔记本,认真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并详细记录,时刻把人民群众的事记在本子上、记在脑海、记在心间,在基层写好“民情日记”。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贴近人民群众,与他们同吃同行同劳作,切身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才能够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急,将基层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梳理。
用“心”体民意,走好凝聚民心之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作二十大报告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顺应“民心”。下到基层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抵“民心”者赢“民心”,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要知重负重、将心比心,做到心存仁爱、以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与老百姓同频共振,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和群众一道画好“同心圆”。要在基层的大地上精心呵护“民心种子”,常给百姓之心浇浇“关爱之水”,只有体贴细致,久久为功,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干部办实事的“温度”,才能凝聚人民的心,汇聚全体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硕果。
注“意”促民富,走好保障民生之路。“万物得其本则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我们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新挑战、新矛盾,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时要注重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以“我将无我”的担当,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涉及民生的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勇于迎接基层一线的困难挑战,解决各类矛盾,用真真切切的实绩做好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为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美美幸福感、稳稳安全感。民生稳,民心就稳,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就夯实了。(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