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不断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以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因此,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要强化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血液。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还不够完善,呈现出一种分散的状态,这就给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围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专题培训,培育一批优秀文化产业人才;要加强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乡土文化产业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要促进乡村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要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促进科技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用科技手段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科技在乡村文化产品中的应用,利用科技手段将乡村文化产品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当代人们审美情趣的艺术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民俗活动等被数字化和数字化再现。因此,要深入挖掘数字化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潜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传统技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铸造利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要立足当地文化和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一方面,要通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来实现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此外,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技术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