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长期扎根乡村热土、深耕沃土农田、力促科技助农,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予以充分肯定,这是对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事业的青年的巨大鼓舞和殷切期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迈入不可逆转的时代进程,身处新时代新征程的青年们肩负责任、无上光荣,必须要树立“自找苦吃”的精神,不断磨炼为民守心、开拓进取的品格,淬炼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以更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更宽厚的责任担当,扛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
一是在“敢于吃苦”中深埋实践的种子。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一代代革命先驱者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吃苦”精神所造就的辉煌成就,“敢于吃苦”更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深刻实践。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将一座座实验室搭建在农村田间地头,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与村民们共同擘画农业强国的美好蓝图。身为驻村选调生,我们将把宝贵青春年华的开端献给基层农村,组织选派我们到农村任职,就是要求我们将“吃苦”精神在基层孕育、在基层实践。“敢于吃苦”,要自觉化被动为主动,深入访贫问苦,遇矛盾纠纷不逃避,遇村民诉求不推脱,剖析基层真实困境,同时因地制宜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把艰苦环境、艰巨任务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让吃苦成为从政之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二是在“乐于吃苦”中厚植为民的情怀。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他主动融入基层百姓生活,不搞特殊、不怕吃苦、不惧困难,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为乡亲们眼中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的好后生,也厚植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回望近现代史,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带领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一路走来,直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到如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见证着我们党不畏艰险、不怕苦难的“吃苦”精神。身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身负使命重任为光荣,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精神,拿出敢吃苦的闯劲干劲、坚定敢吃苦的决心恒心,用辛勤汗水换取百姓幸福指数,不断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行。
三是在“善于吃苦”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近年来,从嫦娥探月到羲和逐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走出了一条复兴之路。要“善于吃苦”,而不能盲目“吃苦”,就意味着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主动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在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任职,就要“真吃苦”、“吃真苦”,通过开展国情调研,将基层群众心之所往烙印在心,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锤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逐步用实际行动将人民群众的理想期待变为美好现实。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也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正中心。正如攀登一座高峰,攀得越高意味着要经受更凛冽的风、更陡峭的坡,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风险挑战。新时代青年干部要细悟“自找苦吃”的深厚内涵,心怀“国之大者”,砥砺实干担当,勇立潮头、踏浪前行,方能从容妥善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 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