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百年史,星星火炬代代传。为进一步树立少年儿童从小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将红色文化植入学校教育教学,通过开展“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电影”活动,增强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怀,筑牢思想根基,争做中国好少年。
11月10日,记者走进威信县三桃乡斑竹小学,由“古代辉煌、屈辱历史、近代抗争、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五大篇章打造的红色校园文化墙把一段段红色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操场上,各学生方阵伴随着明快的音乐节奏,欢快舞动组成“党徽”“同心圆”等图案,顿时“燃动”了校园阳光大课间。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一首歌都是一段历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在课前五分钟,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把红色经典旋律唱响,在红歌中汲取丰富营养,展现出老区青少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红色电影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思政课上,同学们整齐围坐在“红色书屋里”,聚精会神观看红色电影,影片中真实感人的情节,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威信县三桃乡斑竹小学学生廖婷说:“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红色书籍,走进校园;历史火炬,照亮未来。红色书屋内,到处都留下了同学们阅读《红色传奇》的身影,成为师生们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经典学习阵地。
“自从红色书屋开放以来,我阅读了许多书籍,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朱德的扁担》等等,我从中学到了他们那些无私奉献的精神,长大我要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三桃乡斑竹小学学生邹涛说。
近年来,威信县三桃乡斑竹小学以“红色经典·书香校园”为发展定位,主要从文化建设和活动引领方面,发挥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红色精神,让学生们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培育能吃苦、有担当、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斑竹小学教学副校长盛立航说:“学校文化建设以‘少年强,中国梦’为主题,打造了一面红色文化墙和建设了一间红色书屋,用来满足学生对于红色书籍的阅读需求。活动引领主要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将学生带入红色书屋看红色电影、看红色书籍,利用少先队活动,组织红色扎西少年说演讲活动和红色校本教材朗读活动。”
斑竹小学只是威信县“弘扬长征精神·厚植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信县作为革命老区,在全县广泛开展“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电影”系列活动,通过传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重温红色历史,在践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上真正做到了见行动、有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威信县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当好伟大长征精神传承者和扎西会议故事的讲解者。(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杨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