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电视栏目编辑部根据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46个)策划制作,采用“历史寻访+故事表达+精神归纳”的方式,帮助党员系统学习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学习宝典”,认真品悟“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精髓,从中汲取“信仰之力”“担当之力”“奋进之力”,让熠熠发光、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成为赶考征程的“助燃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奔涌不息的不竭动力。
从“中国精神”中汲取“信仰之力”,做不失方向的“追光者”。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信仰让红军战士在艰难险阻中坚持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创造人间奇迹;是信仰让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用鲜血与生命守卫祖国的寸土边疆。革命先烈的事迹充分体现着“对党忠诚”的精神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通过静心品读理论原著,汲取精神养分。要做到“真学”,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沉下心来学原文、悟原理,切忌“水上漂”;要做到“善学”,将文字本身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从中领会和掌握“接地气”的知识和方法。党员干部唯有一心一意、一如既往地坚守信仰、坚定信念,才能在“追光”的路上不迷途、不失方向。
从“中国精神”中汲取“担当之力”,做不求回报的“奉献者”。什么是奉献?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高尚的,也是平凡的。雷锋同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做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几代塞罕坝人把“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当做人生的使命与重托,黄文秀同志把“我想为家乡建设出点力”当做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他们用忘我的付出生动诠释着“中国精神”。无私奉献是我们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也当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本能”。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雷锋精神等一系列“中国精神”中汲取成长力量,捧着一颗为党、为国、为民的“奉献之心”,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坚守平凡岗位,从“一枝一叶”的小事做起,勤奋工作;投身伟大事业,将“小我”融入“大我”,埋头苦干,书写人生“华章”。
从“中国精神”中汲取“奋进之力”,做不负时代的“攀登者”。“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精神”蕴藏着强有力的闯劲和拼劲,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中国青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朝着梦想不断攻坚克难;在推进改革开放之时,深圳人充满斗志、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奇迹”。这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例证启示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担当作为,激扬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奋进力量,勇往直前。广大党员干部要鼓足“拼”的劲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挑起重担,接“烫手山芋”,啃“硬骨头”,谋求发展新思路;要永葆“闯”的精神,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行动自觉,与时俱进,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大胆尝试,走在时代前列。(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人民政府 廖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