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初心和使命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年轻党员干部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常修“为民、担当、奋斗”之心,厚植为民情怀,锤炼担当之能,保持昂扬斗志,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奋进心履好职、尽好责,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以过硬的本领主动担当作为,坚持不懈向前奋斗。
常修“为民之心”,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做“利民”的好事。常修为民之心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意、倾听民声、体察民心,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融于心、践于行,把利民惠民之事送到群众家里中,做到心中常牵挂,民生事事常关切,并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摒弃私心杂念,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人民情怀,把稳履职方向,以“放心不下”的务实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常修“担当之心”,增强“事事落实到位”的使命感,多解“忧民”的实事。担当是成事之基,有多大担当方可干多大事业。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之能,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能有“干得好不如躺着好”“无过就是功”的消极思想,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永葆“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心态,想方设法一件件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出实效,努力将事情做到人民群众放心、安心、顺心,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常修“奋斗之心”,增强“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多干“惠民”的大事。幸福是靠奋斗赢得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任何“成绩”都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敢打敢拼,通过增强“善为”的实际本领,激发“有为”的内生动力,在对标对表、寻策问道中奋进,在一次次拼搏中蓄积力量,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始终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久久为功、奋斗不息、善作善成。(吴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