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足见党中央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认识与坚定决心。
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绝非一日之功。看外部,百年变局与局部战乱叠加,全球产业供应链面临重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观内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确实,制造业转型升级实属不易,“前路”颇难。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长期坚持。当下形势,工业化进程纵深推进,互联网大潮扑面而来,制造业必须要跟上时代潮流,才能提升竞争力;长远判断,哪怕一些前期投入或许并不能马上转化为直接收益,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的落地,后发制人、迅猛提速的效果在将来迟早显现。可见,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完成,“退路”并无。可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前路”难、“退路”无。那么,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出路”何在?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引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必须要把科技革命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制造业的体魄,进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我们一步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真正握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把产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制造”进阶到“中国创造”指日可待。
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以低技能人员为主,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随着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只有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中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新动能”制造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方能有效解决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助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从国情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林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