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为浙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今年是孜孜践行“八八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20周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要牢记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科学判断,根据今年一号文件的指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聚“才”执笔乡村振兴。“治国安邦,人才为急;乡村振兴,人才为本。”只有做好人才“引育用”这道必答题,才能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制定完善的人才政策,借助“雁归工程”等项目拓宽渠道引才,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以人才“最大值”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另一方面,要树牢人才自主培养理念,充分利用各级学习平台开展培训,提升人才的理论水平;创新实践培育方式,推行“人才+教育”“人才+产业”等培养开发模式,建立人才实践培训基地,定点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推进乡村振兴与人才需求、匹配深度融合,以人才“最优值”赋能乡村振兴大业。
立“制”勾勒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是关键。”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因此村级党组织必须更加具有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一方面,要构建上下贯通、精准施策、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干部要不断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并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兴“业”渲染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和关键所在,也是铺就“共富之路”的路基、是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引擎。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发力,创新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广大基层干部也要拨开实干的“动力阀门”,增强走基层的脚力,用脚踏实地的“铁脚杆”行走在田间地头、企业一线,从实地调研中掌握情况、积累经验,从细致研讨中发现路径、找准方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加速度”。(陆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