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在组织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工作思路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广大组工干部当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敏锐来回应信息工作“是否刻舟求剑”、“是否闭门造车”、“是否异想天开”此“灵魂三问”。
在“广”字上发力,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坚定信息学习的目标方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信息宣传有着高度的时效性,一篇优质的信息必然是刚出锅、冒着腾腾“热气”的。如果对信息还停留在“刻舟求剑”中重复着时过境迁的事情,用“新瓶装旧酒”,那么便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广大组工干部一方面应提高政治站位,以当前正火热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时代命题所向、中央关心所系、党建问题与组织工作融会贯通起来。另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养成坚持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广泛涉猎党报党刊,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中门道,进一步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精尖广博,方能实现“笔落惊风雨”。
在“深”字上立标,以“衣带渐宽终不悔,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沉淀信息写作的能力基础。“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一篇优质的信息绝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是空空其谈的“象牙之塔”、“镜花水月”,而是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经得起推敲与验证的成果。为避免陷入“闭门造车”这样脱离现实“失语困境”,广大组工干部一方面应心怀“甘当小学生”思想,脚踏实地在基层一线“激发灵感”“挖掘素材”,搭建起写作的“粮仓”,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能写出“脚沾泥土、心系人民”的信息。另一方面,“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锤炼“笔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力戒“不敢写”的畏难心理。只有敢于动笔、勤于练笔,才能在一次次的淬炼中学会“十八般武艺”、克服“本领恐慌”、增强写作信心。不囿一隅,方能实现“下笔如有神”。
在“准”字上见效,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敏锐,强化信息传递的实效。“文以载道,字以传情。”或提出切实可行的观点,或提供强烈的共情,是信息传递的首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如果一篇信息只是天马行空的“异想天开”,而没有蕴含真正的大主意好主意、妙招高招绝招,那么也只是一纸废稿。广大组工干部一方面应在信息工作中讲求务实、言之有物,掌握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总钥匙”,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在故事里揭示道理、从细节中见到精神,发挥“以文辅政”作用。另一方面,应时时保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细腻情感,用“一叶知秋”的敏锐度在细剖百态中将实情实意“抽丝剥茧”,在时代的交响曲中找寻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的旋律,用朴实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情真意切,方能实现“笔精妙入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广大组工干部要牢牢牢把握“广”、“深”、“准”三字诀,坚决摈弃“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错误方法,以“治学三境界”沉着应对信息工作,定能在漫漫写作路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陆成吉)